相传三国时期: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。当时部队缺乏饮水,“羽用刀卓也”,于是“水涌成泉”,故名卓刀泉。明朝初年,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,极为赞赏,于是筑井台建井亭,并手书“卓刀泉”三字。
1、方言一般读bi,如在赣闽粤客家方言区和赣语区普遍念“bī”。粤语区域读bēi居多(因粤语的“陂”指“陂塘”),如东陂、车陂、高陂等,注意无论是普通话还是粤方言都发“碑”字的音。读pō的只有极少数。
2、读音:[ bēi ]、[ pō ]、[ pí ]部首:阝 笔画:7 基本解释:陂[bēi]: 池塘 :~塘。~池。千顷之~。 水边,水岸 :东海之~。 山坡,斜坡 :“~南~北鸦阵黑,舍西舍东枫叶赤”。
3、拼音:bēi、pí、pō。四角码:7424部首:阝、总笔画:部首外:5 98五笔:bhcy、86五笔:bhcy、郑码:yxi 统一码:964仓颉:nldhe、笔顺:5253254 释义:[ bēi ]池塘:~塘。~池。池塘的岸。
1、[pí] [黄陂]地名,在湖北省武汉。[pō] [陂陀](—tuó)倾斜不平。
2、陂 bi:(1)“陂西”(bixi):镇名,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。问题四:广州萝岗区黄陂,陂字怎么读? 黄陂地名应该读:[pí]陂 拼音:bēi,pí,pō 简体部首:阝 解释:[bēi] 池塘:~塘。~池。千顷之~。
3、bei。地铁黄陂站位于广汕二路与华侨街交界处。
4、陂,汉语二级字,读作bēi或pō或pí。陂(bēi):池塘,陂塘,陂池,千顷之陂。水边,水岸,东海之陂。山坡,斜坡:“陂南陂北鸦阵黑,舍西舍东枫叶赤”。陂(pí):《黄陂》地名,在湖北省武汉。
5、陂的拼音:bēi pō pí 释义:[ bēi ]池塘:~塘。~池。池塘的岸。山坡。[ pō ]〔陂陀〕不平坦。[ pí ]用于地名,如黄陂(在湖北)。
6、陂字的读音为 bēi。什么是“陂”字?陂是一个汉字,是一个古代的水利词语,具有积水、淤泥等含义。“陂”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?“陂”字的偏旁部首是土,表示与土地、地下水相关。